ふりがな
江の島の歴史
江の島歴史年表
江の島散策マップ
江の島の文化財
江の島を訪れた人々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大分類だいぶんるい):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中分類ちゅうぶんるい):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小分類しょう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大分類だい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中分類ちゅう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小分類しょうぶんるい):
作者さくしゃ(50音分類おんぶんるい):
作者さくしゃ:
フリーワード:
「海上七里渡口」連接宮宿與桑名宿的航路,本作品所描繪的是桑名側的停船處。畫面右方配景所見的柱子為伊勢國最大的鳥居。對於自東邊通過東海道的旅人來說,這座停船處是伊勢國的門戶。如今,每20年遷宮(式年遷宮)時,此鳥居亦會進行重建。畫面中景可見桑名城。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碼頭之圖 桑名
宮與桑名透過「七里渡口」的海上航路聯繫,行經東海道的旅人,以及前往伊勢神宮、熱田神宮參拜的香客絡繹不絕。畫面中央描繪的是「熱田湊常夜燈」。這座燈塔建於寬永2年(1625年)供夜間航行船隻之用,承應3年(1654年)由須賀浦遷至宮宿。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熱田之濱 宮
本作品描繪鳴海宿街道沿線上林立的有松絞染店,以及人們駐足店前物色商品的景象。有松絞染為鄰近鳴海宿之有松村的著名染布工藝,江戶時代時被稱為「鳴海絞染」,並在江戶女性間大為流行。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有松絞染店 鳴海
知立神社在江戶時代被列為「東海道三大社」之一,據說能保佑避免遭受蝮蛇侵害,因此備受東海道旅人的敬仰。 畫中的人物細緻生動,流露出濃厚的人情味,能感受到初代歌川廣重一脈相傳的畫風。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知立府神社 池鯉鮒
矢作橋是東海道上最長的橋樑,亦是著名景點。然而卻在幕末安政2年(1855年)的一場大洪水中被沖毀,直到明治4年(1871年)才架起便橋。 畫中所繪的應是這座便橋。橋上可見人力車與身穿西式服裝的人們穿梭往來。此外。亦可見在河邊洗衣的女子以及前來汲水的男子。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矢作川 岡崎
本作品描繪藤川宿東側的山中村之景。山中村以使用苧(一種麻類)製作的器具聞名,畫面中可見山路兩側店家林立。簡樸建築錯落有致,整體風景雖看起來與江戶時代雷同,但可從畫中觀察到村內已架設電線桿。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藤川 山中之里
或許是突如其來的大雨,畫面上方的天空被濃密的黑雲覆蓋,閃電劃破長空。田間小路的街道上,行人紛紛加快腳步,甚至奔跑起來。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繩手道之驟雨 赤坂
御油是姫街道與通往鳳來寺之參道的交匯地,作為交通要衝而繁榮一時。由於下一座宿場(驛站)相距不遠,因此此地以眾多挽留旅客的飯盛女聞名。店家的旗幟上亦可見「廣重」的名字。
《東海名所改正道中記》東入口玉壽司 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