ふりがな
江の島の歴史
江の島歴史年表
江の島散策マップ
江の島の文化財
江の島を訪れた人々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大分類だいぶんるい):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中分類ちゅうぶんるい):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小分類しょう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大分類だい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中分類ちゅう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小分類しょうぶんるい):
作者さくしゃ(50音分類おんぶんるい):
作者さくしゃ:
フリーワード:
喜多川 歌麿 1801~04 個作品是從1月到12月、12幅一套的作品中的一幅,標題是共同的,迄今為止12幅未能全部獲得確認,共發現了9幅。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商家之妻携隨行的年輕侍從一同奔赴江之島參拜的情景。頭頂蓑笠、身穿黑襟外衣、手戴護甲的女人和用扁擔挑著行李的侍從。這是當時這一帶的旅人的典型風格。這個作品由於鮮有收藏,能看出有的部位還進行了補色,然而卻是浮世繪的寶貴資料。
風流四季之遊 彌生的江之島詣
窪 俊満 1809 這是作為狂歌師、俳諧等在新年會(也稱春茗) 等場合互相饋贈的禮品而製作的,不論是從精美纖細的配色、還是從流暢華麗的空摺(即雕刻的無色凹線的表現方法) ,都表現出明顯的所謂摺物(即木版畫) 的特徵。在波浪、小道、砂浜和富士的山脊等部分加入了空摺,在女人腰帶的圖案上使用的金、銀塗色,在畫面上方還書有2首狂歌
題名不詳(江之島金龜山)
北尾 重政 1781~89 政是北尾派的創始人,初以役者繪(即戲劇人物畫) 等為主,在1772~於1789年之間開始繪製優雅的美人繪,在他的作品中鮮有單幅錦繪,是個為印刷版本繪製了大量插畫的畫家。另外,在風景畫中他嘗試用遠近法製作浮絵,這部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從高的角度進行俯瞰式構圖,將通常情況下視野達不到的部分也收入畫中。
浮繪江之島金龜山並七里浜鎌倉山之圖
這幅作品是一幅描繪在船上玩耍的婦女作為七福神的圖畫。它屬於一種被稱為 見立的繪畫類型,這是一種用江戶時代(1603-1868 年)的習俗和禮儀代替古典主題的作品。 畫面雖有九人,但除了兩個孩童外,還有七位美女和少年,被描繪成七福神,並配以各種吉祥物。 藝術家的簽名寫著“歌麻呂 書初”,這表明這幅畫是為慶祝新年而創作的。
見立七幸運神乘船遊覽
十返舍 一九著 製作年:1802年 從1802年到1814年出版發行的【滑稽本】 所謂「膝栗毛」,意思是把自己的膝(腿)喻為栗色馬來指涉徒步旅行。 這是江戶時代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一直流傳至今,主人公是彌次郎兵衛和喜多八,他倆的名字分別取來合成的「彌次喜多」,作為滑稽搞笑的代名詞在後來的娛樂媒體中流行,一直活躍至今。作者在作品中加入大量插畫,讓江戶時代東海道旅行中多姿多彩的情景成為大眾樂此不疲的話題。
東海道中膝栗毛 初篇
《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中的藤澤:照天姬平塚 平塚:小栗判官
歌川廣重 1834-1856 「六十余州名所圖會」是廣重晚年所繪製之畫冊,採縱向畫面大膽構圖描繪日本各地名勝。江之島的岩屋被選為「相模」地區的名勝。以磅礡氣勢畫出崢嶸的奇岩與高聳的岩壁,在在昭示其作為信仰對象的存在感。浮世繪之寫實性雖劣於西洋畫,但透過誇張的呈現手法來凸顯景物形象,可謂為其特長之一。
六十余州名所図会 相模江之嶋岩屋ノ口
描繪了位於富士山右東側的富士山須走門淺間神社鳥居前聚集的景象。 插圖中的人物是仙達山的嚮導,他們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草帽,戴著念珠。他們即將引導登山者。有些人背著盒子,裡面裝著三卷經。禦三福是攀登富士山後供奉神明時在神社展示的三幅掛軸。這三幅捲軸分別是表達富士神光(將富士山視為神的化身的信仰)世界觀的「大神貫」、淺間神社供奉的木花咲也姬命的肖像,以及其他神祇小禦武的肖像。
富士山東大門須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