ふりがな
江の島の歴史
江の島歴史年表
江の島散策マップ
江の島の文化財
江の島を訪れた人々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大分類だいぶんるい):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中分類ちゅうぶんるい):
資料種類しりょうしゅるい(小分類しょう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大分類だい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中分類ちゅうぶんるい):
時代じだいと場所ばしょ(小分類しょうぶんるい):
作者さくしゃ(50音分類おんぶんるい):
作者さくしゃ:
フリーワード:
喜多川歌麿 1798-1800 這是12幅一套的作品中的最後一幅,描繪的是機織的情景。在織布機前坐著一位垂著長髮的女人,正在手推脚踏地紡織絲綢,在她的右手上拿著一個梭子。 本作品是2張連續作品中的一張,在另一張裏是關於養蠶和日本有關的歷史記載。 (上部的題詞) 「話說祭祀蠶神之事,在很久以前,軻遇突智和埴山姬相遇,生子稚產靈,此神從頭上生長出蠶和桑,故此日本將稚產靈作為蠶之神。第二十二代雄略天皇的后妃也親自養蠶。在唐土,黃帝之后妃西綾氏為養蠶之始。」
女織蠶手業草 十二
1798-1800 這是一部描寫女人們在缫丝織布、勤奮地從事「養蠶」作業的作品,實際上是從一到十二的系列作品。另外這是以紫色調爲主的作品,被稱為「紫繪」。 這個工序為「絲綫分選圖」,描繪了從繭中抽出蠶絲,根據色澤和質量進行分類的作業。 也和寬政年間對錦繪出版所采取的監管有關,歌麿在這個時期創作了大量的以勞動婦女為題材的作品。 (上部的題詞) 「生絲選分圖 從蠶繭抽出絲續,將白淨的蠶繭作為細絲,黑糙的蠶繭作為粗絲,抽出的生絲經選別分類為上中下三等,整形後捆紮成束」。
女織蠶手業草 十
喜多川歌麿 1803 這是一部描寫了江戶時代出售錦繪的繪草紙屋的店頭的作品。畫中的店頭陳列著許多錦繪,由此可以了解到江戶時代是怎樣出售浮世繪的。從店內的商品看,有描繪著歌舞伎演員、美人、相撲的力士的作品,還有細長型的、被稱作柱繪的浮世繪。 本作品是將浮世繪從制作工序開始,直到送到人們的手中這一過程,比作農田耕作的一個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據認為這個作品描繪的是出版商鶴屋喜右衛門的繪草紙問屋(即繪畫書批發店)的店鋪。
江戶名物錦畫耕作 店頭
喜多川 歌麿 1801~04 個作品是從1月到12月、12幅一套的作品中的一幅,標題是共同的,迄今為止12幅未能全部獲得確認,共發現了9幅。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商家之妻携隨行的年輕侍從一同奔赴江之島參拜的情景。頭頂蓑笠、身穿黑襟外衣、手戴護甲的女人和用扁擔挑著行李的侍從。這是當時這一帶的旅人的典型風格。這個作品由於鮮有收藏,能看出有的部位還進行了補色,然而卻是浮世繪的寶貴資料。
風流四季之遊 彌生的江之島詣
窪 俊満 1809 這是作為狂歌師、俳諧等在新年會(也稱春茗) 等場合互相饋贈的禮品而製作的,不論是從精美纖細的配色、還是從流暢華麗的空摺(即雕刻的無色凹線的表現方法) ,都表現出明顯的所謂摺物(即木版畫) 的特徵。在波浪、小道、砂浜和富士的山脊等部分加入了空摺,在女人腰帶的圖案上使用的金、銀塗色,在畫面上方還書有2首狂歌
題名不詳(江之島金龜山)
北尾 重政 1781~89 政是北尾派的創始人,初以役者繪(即戲劇人物畫) 等為主,在1772~於1789年之間開始繪製優雅的美人繪,在他的作品中鮮有單幅錦繪,是個為印刷版本繪製了大量插畫的畫家。另外,在風景畫中他嘗試用遠近法製作浮絵,這部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從高的角度進行俯瞰式構圖,將通常情況下視野達不到的部分也收入畫中。
浮繪江之島金龜山並七里浜鎌倉山之圖
這幅作品是一幅描繪在船上玩耍的婦女作為七福神的圖畫。它屬於一種被稱為 見立的繪畫類型,這是一種用江戶時代(1603-1868 年)的習俗和禮儀代替古典主題的作品。 畫面雖有九人,但除了兩個孩童外,還有七位美女和少年,被描繪成七福神,並配以各種吉祥物。 藝術家的簽名寫著“歌麻呂 書初”,這表明這幅畫是為慶祝新年而創作的。
見立七幸運神乘船遊覽
《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中的藤澤:照天姬平塚 平塚:小栗判官